作为全市“强省会”主战场、新型工业化主阵地,贵阳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持续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两主一特一软”产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蓄积了新动能、新优势。
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内企业生产忙,一件件高精尖产品产销两旺;贵州通用、帝一、斯凯威等低空企业加速聚集,低空经济“振翅起飞”;翰凯斯、朗玛信息、东方世纪、北斗空间等一家家企业在AI+赛道上持续奔跑……在贵阳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不断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当下,贵阳高新区正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路径,坚定不移抓产业、强工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新兴产业赛道上谋“新”求“质”,力促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奋力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上迈出新步伐,掀起高质量发展新浪潮。
产业生态圈链接新未来
谋“新”,是贵阳高新区一直以来的关键词之一。从产业发展上来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贵阳高新区如何奋勇争先,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
答案,就在“三大生态圈”迸发的发展新动能之中。
春回大地,在贵阳高新区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内的贵州航飞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排排数控机器整齐排列,工人们在各岗位铆劲工作,螺母、螺栓、卡箍、衬套等小而精的航空紧固件产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输出。
“今年,我们的订单已排到了年底,现在正加班加点赶订单,两班倒不停机生产,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航飞精密机匣事业部部长姚东说。
这家以高端标准件、结构件、航空发动机零组件产品为主营业务,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自2020年落户贵阳高新区以来,围绕“链主”企业布局,在产业生态圈内实现快速发展,2023年成功实现了产值破亿。
航飞精密在“圈”里的快速成长,折射出贵阳高新区产业生态圈加速构建,新型工业化激涌奔腾的发展态势。
航空产业是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和壮大龙头“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贵阳高新区通过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快上下游产业链聚集,带动相关产业制造、科研、保障全面发展,打造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实现“建圈强链”新突破,“链”接产业发展新未来。
不仅仅是航空发动机产业生态圈,贵阳高新区依托链主企业,打造航空发动机、微特电机、电子元器件“三大生态圈”,并以“三圈”建设为抓手,聚焦生产、创新、保障“三端”,发挥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作用,构建以“两主一特”产业为核心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和产业布局,为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
一个个“圈”内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变强;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生产要素协同、科技资源协同、产业培育协同、服务保障协同的全生产要素全生命周期协同发展体系正在贵阳高新区加快形成,推动产业实现新突破,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善谋大势者,行之必远。贵阳高新区,正以创新“牛鼻子”为牵引,以“生态圈”为纽带,“圈”出一幅充满希望的产业发展新蓝图。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时,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贵阳高新区。在这里,人工智能正赋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到医疗健康,从城市建设到交通运输,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贵阳高新区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走进贵州国致科技有限公司,各类工程版智能机器人“专家”让人目不暇接,只需一键下发施工命令,各类机器人便“听令而动”立即开启自主作业,可以完成支架打孔、精准检测等作业任务。
自2019年成立以来,国致科技便瞄准移动机器人赛道,先后自主研发生产了无人机混凝土检测机器人、造楼机巡检机器人、建筑面喷涂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等十余款智能终端设备产品。
“一说到工地,往往会被打上‘尘土飞扬’‘劳动密集’‘体力活’等标签,我们的工程类机器人就是为了帮助承担工程中最基础最繁重的苦脏累活。”国致科技副总经理罗婷介绍。
以轨道交通隧道工程为例,其缆线支架打孔、线缆敷设是目前自动化程度最低的项目,国内外90%都靠大量的人工作业完成。而国致科技研发的隧道内壁打孔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远程操作控制面板,就可以实现自动行进、自动校准、自动打孔,效率是传统人工的6—8倍。
无独有偶,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推出了医学领域的智能“专家”。
“我这几天不停地咳嗽,吃药也不见好,今天还发烧,感觉病情越来越严重。”“好的,请您描述您的症状细节。”在进行咳嗽的频率、痰液的颜色、发烧的最高温度等一系列的症状问答后,“39AI全科医生”给出了初步诊断结果及检查和治疗建议。
“39AI全科医生”平台,是朗玛信息推出的基于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AI助手,可快速解读患者症状并提供初步诊断建议。
2022年7月,朗玛信息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布局并启动了“39AI全科医生”产品建设以来,“39AI医生大脑”(即“39AI全科医生”)已正式升级为具备慢思考能力的医学大模型,并通过“39AI全科医生”小程序新版本向广大用户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目前,“39AI全科医生”已在贵阳市182家基层医疗机构推广,累计提供40余万次服务。
如今,贵阳高新区各行各业的“毛细血管”之中,都流淌着人工智能的新鲜血液。
翰凯斯自主研发的Robobus斩获贵州省首张载人测试牌照,其研发的人工智能AI自动驾驶算法,重构了城市出行方式;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凭借AI智能外观机,大幅提升了生产质效;贵州东方世纪自主研发的“东方祥云”大数据洪水预报系统,将防汛抗旱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预警,完成汛情监测预警“一张图”全覆盖……
新兴产业,体现着新发展理念,意味着新的发展空间。贵阳高新区正以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支点,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形成更多新业态,也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低空经济开辟发展新赛道
“低空经济”在去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再次被提及,这进一步彰显出国家对以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视。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不仅开始重新定义空间利用的新维度,更加紧密融合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消费模式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引领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形态的深刻变革。
而在贵阳国家高新区,各家企业正不断抢抓机遇,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中探索发展路径。
今年开年以来,贵州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团队忙着对新机型进行图纸设计。“我们利用外引内联模式与各航空院、所合作,成立专业的飞机研发机构,组建了一批专业的研发团队,开展新机型联合设计工作。目前团队正投入‘自由莺Z600型系列飞机’和‘自由莺Z900型系列飞机’的研发中。”贵州通航董事长黄忠才表示。
作为国内数字孪生领域的创新企业,贵州华泰智远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也在不断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依托在数字孪生、大数据领域的积累,通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的融合,推动低空场景的智能化升级。
“低空经济的兴起为森林防火灭火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华泰智远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寅表示,当下,企业正通过构建低空监测网络、研发低空无人机在森林防灭火应用的核心算法,开发建设了森林防灭火无人机平台,利用无人机的先天优势,让森林防灭火工作真正实现智能、精准。
从研发制造到人才培养,再到场景应用,贵阳高新区正努力打造一体化的低空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更多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助力低空经济蓄势起航。
去年,贵阳高新区先后推动了贵州帝一无人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总部、深圳玖明航空低空经济产业园等相继落地贵阳高新区,持续扩大高新区低空经济产业的“朋友圈”,让低空经济产业在贵阳高新区加速集聚、蓄势待发。
在今年3月1日举行的贵阳贵安低空经济产业发布会暨首飞仪式上,来自贵阳高新区的贵州科学城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贵阳高新栉勤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与多家企业及机构签署涉及低空产业战略合作、航空飞机研发生产的合作协议,再次助推全区低空经济“乘势起飞”。
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产业,打造全省发展低空经济的“试验田”已成为贵阳高新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接下来,贵阳高新区将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发展要素,聚焦低空经济,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人才保障三大体系,推动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加快布局、集群发展,持续开拓全新“低空版图”,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樊荣、杨婷、王轩禹)
来源:贵阳市高新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