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邓正红软实力
面对国际科技竞争白热化,中国正以量子计算突破、区域协同创新、技术标准突围构建动态攻防体系:量子密钥政务安全提升千倍,长三角设备共享降本22%;液流电池成本击穿日韩壁垒,软实力指数重构全球评价规则,在百万倍算力支撑与数字化生态中锻造抗压、应变、对冲、反制四位一体的科技竞争力引擎。
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争夺空前激烈,各国都在争相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图抢占未来竞争优势地位。邓正红强调,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不断提升应对风险性挑战的“四种软实力”,即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在邓正红软实力思想框架下,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加剧和分工格局重构的挑战,提升“四种软实力”需结合科技创新规律与战略协同机制,具体路径如下:
一、抗压能力:构建韧性创新生态
技术主权自主化。通过多路径技术布局(如超导量子与光量子双路线并行)降低外部技术封锁风险,形成非对称竞争优势。例如我国量子计算原型机算力已达经典计算机百万倍级,支撑半导体设计效率提升40%以上。
容错机制保障研发。建立“非共识创新容错机制”,对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给予3~5年宽容期,确保基础研究持续突破。
二、应变能力:动态调整创新方向
需求牵引机制。利用“科研需求图谱”与“产业痛点数据库”动态匹配(如量子机器学习算法优化药物筛选流程缩短40%研发周期),加速6G通信、工业母机等技术商业化落地。
区域协同网络。合肥量子科学中心联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实现设备共享率78%,研发成本降低22%,形成全球最大量子科技协同集群。
三、对冲能力:多维布局风险分散
技术路线多元化。在量子通信、量子传感等领域同步推进,如量子密钥分发网络覆盖京津冀城市群,政务安全等级提升3个数量级,市场规模年增速超45%。
产业链协同创新。构建“链主企业+专精特新”生态(如高铁装备国产化率达92%),通过数字智能转型实现C919大飞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四、反制能力:主导规则与标准制定
技术标准输出。推动量子计算、氢能储运等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例如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成本降至0.15元/度,突破日韩技术壁垒。
价值创新话语权。以软实力指数重构全球评价体系,通过政策协同与市场影响力打破西方硬实力主导的规则框架,在人工智能、低碳经济等趋势中构建长期竞争力。
这种系统性能力提升路径,既包含技术突破与生态韧性构建,又强调规则制定权的战略性争夺,形成科技竞争中的动态攻防体系。

【人物简介】邓正红,中国软实力之父,创立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建立企业软实力理论、软实力函数、软实力指数工具和软实力油价分析模型,开创能源软实力、低碳软实力和产业软实力,第一个对软实力系统量化与价值评价,拥有基于企业、城市、国家之软实力指数与软实力价值评估计算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独家发布企业(世界软实力500强、中国上市公司软实力100强、央企软实力排名)、城市(中国内地城市和地区软实力排序、中国国家高新区软实力排序)和国家(全球软实力100强)三大软实力排行榜,国家电网《企业软实力丛书(核心价值、核心模式、核心实力)》总策划及撰稿人。提前18个月精准预言2020年3月国际油价暴跌,参与国家能源局页岩油发展研究,为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页岩油发展思路提供了有益参考。出版《页岩战略:美联储在行动》《页岩战略Ⅱ:非常规变革》《页岩战略Ⅲ国家石油(突围低油价困局、减产联盟在行动、产油国地缘风险、原油史诗级崩盘)》《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巧实力:竞争环境下的聪明策略》《再造美国:美国核心利益产业的秘密重塑与软性扩张》《大国互联:上市与较量》《低碳创新: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绿公司:低碳商机操作指南》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