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广西山歌王”与AI人形机器人对唱山歌。人民网 雷琦竣摄
在广西,机器人也要唱山歌?
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南宁市民歌湖畔处处闻歌声。一处展位被市民和游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凑近一瞧,原来是机器人正在对歌。
“好友相聚手牵手,人机共唱享春光。”作为“广西山歌王”的蒋成率先开唱。歌声刚落,拥有智能算法的AI人形机器人“夏澜”便即兴回应:“三月三来百花香咧,春风拂面笑声悠。”几番对唱下来,“夏澜”越唱越精彩,现场喝彩声一阵高过一阵。
唱歌、跳舞、导游、下棋、指挥乐团……有了AI的加持,今年的“广西三月三”尽显“新潮范儿”,机器人不断解锁“新身份”,在广西人的朋友圈刷屏。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南宁市民雷女士牵着女儿往热闹的“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开幕式观演区赶去。好不容易挤进合适的位置,母女俩满脸兴奋,高高扬起手臂,朝着一群“特邀伴舞”激动挥手——那身着壮锦马甲、正在欢快摆臂扭动的,正是吸睛无数的“春晚同款”机器人。
伴随着动感十足的“科目三”,机器人踩着音乐节拍走向观众。所到之处,观众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一边大声向它打招呼,一边争相与它握手、合照。看着女儿开心地与机器人握手,雷女士感觉今年的“广西三月三”充满新鲜感:“平时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机器人,居然在我们身边跳起舞来,很震撼!”
科技与艺术双向奔赴,传统节日焕发出了全新生命力。层出不穷的“新花样”,令本地人惊喜连连,也让专程来体验“广西三月三”的外地游客直呼不虚此行。
“真会玩!”重庆游客陈女士赞不绝口,“我早就听说‘广西三月三’热闹非凡,可压根没想到这么新潮。我们一家这次来广西旅游,可真是大饱眼福。”
多年来,广西持续举办“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打造文化和旅游消费品牌。“三月三”来广西,“好玩”是基础,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活动让人沉醉其中;“会玩”是亮点,巧妙的活动策划带来别具一格的游玩感受;“AI”玩和“慧”玩,则是升级,数字科技带来前所未有的文旅新体验。

年轻人穿上民族服装欢庆佳节。人民网 韦欢摄
沿着民歌湖畔游玩了一圈后,南宁第十四中学的历史教师邓老师决定探访“博物馆里的‘三月三’”。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的AI全息文物展柜前,她“一键唤醒”了沉睡千年的一级文物——乘骑水鸟饰变形羽人纹铜鼓。
屏幕中,铜鼓褪去满身青绿色的铜锈,恢复了昔日的金属光泽,令邓老师感叹不已:“在这里能看到文物的‘前世今生’,每一道纹饰都清晰可见,非常生动!很适合孩子们在‘三月三’假期里来参观,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近十年的文物数字化采集夯实了数据基础,今年DeepSeek大模型认知计算能力的兴起又为我们打造交互式线下展区提供了新方向。接下来,不只是铜鼓,世界遗产花山岩画、瑰丽的壮锦纹饰等民族文化瑰宝都能迎来‘数字蝶变’。”广西民族博物馆信息技术部主任徐光霁充满期待。

游客通过AI文物全息柜了解广西铜鼓。人民网 韦欢摄
同样拥有数字新生的,还有家喻户晓的“刘三姐”。
作为广西文旅数字推广大使,数字人“刘三姐”融合使用了三款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除了会唱山歌,还能通过AI技术为游客提供智能旅游服务。
“今年来南宁过‘三月三’格外轻松,三天两晚的游玩攻略全都由‘刘三姐’提供。”游客秦先生开心地说,出发前在微信小程序“三姐伴游”上提出问题,很快小程序就在对话框里交了“作业”:到青秀山公园赏花,来一场“三月三”玫瑰之约;到南宁花花大世界看炮龙表演、背篓投绣球和民族服饰秀;夜晚先逛三街两巷,再到民生码头看无人机光影秀……“不仅有详细的时间安排,还提供了订票、订酒店的官方渠道,点击链接即可跳转到小程序‘一键游广西’进行购买。这个旅行助手非常全能,既方便又省心。”

“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平台。人民网记者 覃心摄
前端,全区智慧旅游平台“一键游广西”囊括吃喝玩乐一条龙,累计接入商户近8万户,已为1416万游客提供服务;后方,平台通过跨层级、跨行业、跨领域的“多跨协同”,成功打通11个部门的19项数据,归集了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的文旅资源数据——文旅大模型赋能智慧伴游,正写就广西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生动注脚。
在“一键游广西”平台上,多组数据不停跳动,显示全区的客流量;多屏同步慢直播,直观展示重点景区的实时情况;监管电子化,让在线投诉得到快速响应。“这能为职能部门的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因地施策,实现上下联动。”广西旅发一键游数字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技术运维覃扬说。
今年“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将持续近一个月,700余项文旅活动为社会各界呈现广西的民歌海洋、潮玩乐园、烟火生活,让游客“有得看”“有得食”“有得耍”“有得买”。
以歌为柬,以舞为约,“广西三月三”向八方宾朋发出热情邀请:踏上八桂大地,一起“AI”上非遗,“慧”玩民俗,乐享春日盛宴。
(责编:冯肖慧、许荩文)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