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的步骤如下:
准备起诉状
起诉状需包含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住所地等。
明确诉讼请求,如请求离婚、子女抚养问题、财产依法分割等。
阐述事实与理由,说明结婚时间、生育情况以及离婚原因等,诉状最好打印,末尾需手签名。
确定管辖法院
一般按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向被告住所地的基层法院(区或县法院)提起诉讼。
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向其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
准备相关证据和材料
提供结婚证、夫妻两人的身份证、小孩的户口或出生证原件等。
若有财产需法院分割,还应带上房产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财产相关证据,证据需准备两套复印件。
提交起诉材料
携带上述材料到法院立案大厅办理立案手续。
立案庭会对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并发出立案通知书。
缴纳诉讼费
根据立案通知书缴纳诉讼费,一般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
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送达与排期开庭
法院立案后,将缴费票据与材料交给立案庭,回家等待通知。
法院会安排开庭时间,并将诉状副本、证据及其他材料送达给被告,送达被告后,会通知开庭时间。
调解程序
法院受理后,会先进行调解,尽力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如果调解不成,则会安排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
双方当事人需要到庭参加诉讼,在法庭上进行举证、质证、辩论等程序。
判决结果
法院根据审理结果作出判决。
如果判决不准离婚,在没有新情况、新理由的情况下,原告需要在六个月后才能再次起诉。
如果判决准予离婚,会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一并作出判决。
建议
提前准备:起诉离婚前,务必准备好所有必要的文件和证据,以免因材料不全而耽误诉讼进程。
咨询律师:在正式提起诉讼前,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具体的法律程序和可能的结果,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