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百亿亿次)智能算力平台,光明实验室建成全国首个昇腾生态研究院,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新新”向荣。
4月1日,记者从《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获悉,该政策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应用场景、培养引进人才、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2条“干货”政策,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称,2018年以来,广东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连续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重大专项,累计投入省财政资金近14亿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近30亿元,并与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工业软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重点专项协同,加快构建多层面的科研攻关体系,取得良好成效。
针对人工智能,广东围绕高端算力芯片、底层架构、模型算法、创新应用、前沿技术等方面布局攻关任务,取得多点突破;并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拥有鹏城国家实验室、琶洲实验室等重量级实验室,广东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等5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以及华为、腾讯等25家省级以上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具体而言,高端算力芯片方面,昇腾910B成为国内算力芯片主流产品,Atlas 900计算集群表现出色。大模型方面,“鹏城·脑海”“混元”等通用大模型崭露头角,“WPS AI”成为国内首个协同办公赛道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应用方面,智能无人机实现山地、乡村及各类应急场景下的物资运输。
针对机器人,广东重点围绕大模型、芯片、运动控制、减速器、伺服电机以及高端整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并建成以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季华实验室等重量级实验室、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16家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6家省级工程中心为主体的多层次科研平台体系。
其中,机器人“大脑”“小脑”方面,研制出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人形机器人夸父,已入驻国内大型企业工厂;研制出多模态四足机器人、轮腿式机器人等系列智能机器人产品。在机器人“本体”硬件方面,谐波减速器、编码器、六维力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实现自主研发,成本降低超50%。
接下来怎么做?
杨军表示,围绕智能算力基础底座、核心算法与数据安全、具身智能、前沿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方面,广东将持续组织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旗舰专项,加快解决超大规模算力调度、边端算力芯片、大模型技术,以及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交通、能源、政务等领域亟须攻关问题,打造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
在机器人产业,拟重点围绕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及特种机器人等方面,组织实施“智能机器人”重大专项,重点加快灵巧手、空心杯电机、电子皮肤、一体化关节、运动控制、端到端机器人用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文 | 记者 许张超图 | 记者 梁喻
编辑:陈睿智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