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戊辰科状元,乃兴化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氏陈文龙。
陈文龙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祖先陈俊卿,是南宋名臣,在宋孝宗时期担任过宰相。陈氏家族人才辈出,很多人担任过朝廷要职,曾现“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之盛况,门第那叫一个显赫。
出身显贵的陈文龙,身上没有丝毫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自幼聪颖过人的他,在深厚家学传统的熏陶下,好学上进,苦读不辍,年纪轻轻便满腹经纶。虽为一介书生,陈文龙却十分崇敬抗金名将岳飞,决心以他为榜样,驰骋沙场,为国效忠。因而,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他还十分重视钻研军事谋略。这样的志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对于陈文龙日后人生之路的走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陈文龙原名陈子龙,被录取为状元之后,宋度宗钦赐其改名为陈文龙。步入政坛后的陈文龙,历任镇东军节度判官、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务。当时把持朝政的贾似道,十分看重陈文龙的家世背景和文章才学,一心想将其收为己用。但一身正气、忠心为国的陈文龙,却不领他这个情。南宋边防重镇襄阳失守后,陈文龙上书痛责贾似道用人不当、指挥调度失误,并建议对失守襄阳负有主要责任的黄五石、范文虎、赵潜等人进行追责,依法严办,以谢天下。
对于陈文龙的行为,贾似道大为震怒。将陈文龙贬官降级后,意犹未尽的贾似道,又指使爪牙对他进行弹劾构陷。不堪其辱的陈文龙,愤而辞官回家。后来,范文虎成了可耻的叛徒,赵潜又临阵脱逃,贾似道则率军在鲁港吃了大败仗。在这种情况下,陈文龙被重新起用。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左司谏、监察御史之后,陈文龙官拜副宰相高位(参知政事),飙官速度够快。但多事之秋,兵荒马乱,此时南宋王朝的官职,已经不那么值钱了。
陈文龙出任参知政事的时候,朝中弥漫着浓厚的悲观失望情绪。满朝文武官员,惶惶不可终日,一片怯战议和之声。坚决主张抗战的陈文龙,自然与此格格不入。势单力孤、难以施展抱负的陈文龙,再次提出了退休申请,并获批准。赵昺在福州称帝后,陈文龙受邀再度出任参知政事一职。上任不久,就出手平定了漳浦、兴化叛乱。
广州失陷后,各地守将纷纷向元军投降。不甘做亡国奴的陈文龙,散尽家财募集了一支队伍,打出了“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旗号,坚守兴化城,誓死抗战到底。元军曾两次派人进城劝降,但都被视死如归的陈文龙断然拒绝,并以焚烧招降书、斩杀来使表明决不投降的坚定决心。由于兵力对比过于悬殊,再加上林华、陈渊、曹澄孙等几个手下将领叛变投敌,陈文龙在自刎不成的情况下,力尽被俘。被俘后,元军将领董文柄曾劝陈文龙投降,陈文龙指着自己的腹部,毅然决然地说,“我这里装着的,都是忠孝节义的文章。任你怎么威逼利诱,我也绝不会做叛徒!”
在被押送北上的途中,坚贞不屈的陈文龙开始绝食,决心以死殉国。路过福州时,陈文龙赋诗一首以明志:“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縲臣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在途经岳庙,谒拜过仰慕已久的心中偶像岳飞之后,陈文龙气绝身亡,时年四十五岁。都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陈文龙的所为证明,南方也并不逊色。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陈文龙也有一位岳母那样大义凛然的伟大母亲。陈文龙被俘后,他的老母亲也被元军俘获,并关押在福州的一座尼姑庵中。在得知儿子为国尽忠后,陈家妈妈含笑对看押她的人说,“我跟我的好儿子一起以死报国,死而无憾了。”随即亦绝食身亡。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老妈妈,无法不让人肃然起敬。
陈家堪称满门忠烈,族人中,奋不顾身抗击蒙古侵略者的义士不计其数。比方说,他的女儿陈淑祯和女婿许汉清、侄子陈瓒,就是这样的英雄豪杰。陈瓒还曾率军收复兴化城池,擒杀了导致陈文龙被俘的叛将林华,为叔叔报了仇。特别是在许汉清、陈瓒英勇就义后,作为一介女流的陈淑祯,继承父亲和丈夫遗志,率领义军继续在闽粤一带奋勇转战,多次重创元军,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史称“许夫人”,更是被当地民众尊称为“许夫人妈”。
陈文龙的英雄事迹和气节,跟文天祥一样,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惺惺相惜,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赞颂文天祥、陈文龙“隆名并峙”,同为“一代忠贞”。虽然没有文天祥那么高的历史知名度,但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民间,陈文龙却享有极高的声誉。民众将其尊奉为“镇海王”,与妈祖并称为“双海神”。在福建和台湾,建有三十多座以陈文龙为主神的“尚书庙”。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