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南通“综合集成监管平台”一键统筹执法检查
入企检查,先扫码!
不久前,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两名执法人员来到位于如东开发区的鸿瀚防护科技南通有限公司,进企业前,他们打开南通市综合集成监管平台执法人员手机端,扫一扫企业门前的一个二维码,一张详细的环保双随机检查表单立即弹出。紧接着,二人在企业环保总监顾立森的陪同下进入企业,开展全套环保检查,总用时仅2小时。
以往,这样的进企检查短则半天,长则一天。现在为何这么快?
“什么人来检查、检查什么内容、需要我们配合什么,我们早就收到通知,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让我们省去找资料、联系人等对接时间。”顾立森介绍,过去检查人员入企检查,如果没有事先充分沟通,常常会遇到企业相关负责人开会、外出等情况,导致检查效率不高甚至重复检查,不但企业感觉“被打扰”,检查人员也觉得“麻烦多”。
而这次检查,流程非常简明。打开南通市综合集成监管平台企业端,顾立森向记者展示,“两个星期前我就收到今天的检查通知,检查项目和人员对象等要求都详细注明,实时更新,这样的检查不仅不会对企业生产造成过度打扰,相关检查要求还能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小小的二维码,如何连接监管大平台?
记者了解到,企业门牌号上的二维码,是南通设置的标准公共地名地址码,该地址码将公安、住建、民政等系统的地名地址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一企一码。去年开始,南通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牵头,建设南通市综合集成监管平台,把35个执法单位的执法事项全部纳入。按照流程,入企检查需要先在平台填报,入企时必须扫码,将现场检查人员等信息录入平台,检查情况信息也在平台上发布,并及时通过终端反馈给企业,实现执法检查“可溯源”。
“扫码只是数字技术手段,最终目的是统筹涉企检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南通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处长李海峰介绍,该平台一键统筹各执法部门的入企频率,避免一个企业被集中检查、重复检查。
在综合集成监管平台执法端,记者看到,当执法人员选中一个企业时,该企业历次检查记录将会同步被展示,系统还会显示出该企业已被预约的检查时间。举例来说,如果市场监管局预约某天入企检查,同时应急管理局需要预约同家企业,那么平台就会自动跳出提示,建议两家执法单位联合上门。这样一来,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入企检查次数,减少对企业的“打扰”。
目前,南通已上线700多万个标准地址码,其中企业标准地址码超30万个。顾立森打开手机,平台企业终端显示:本月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将入企检查1次,如东县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入企检查0次。再次点击进入子菜单,检查的详细情况一目了然,自动为企业“留档”。
“入企检查先扫码,其实就是将过去对企业的监管约束,转化为为企业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执法检查也能变成一种惠企服务。”李海峰介绍,自该平台1月20日上线试运行以来,受到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目前,平台还在探索上线邀约式体检模块,企业可以主动向执法部门发出邀约,相应的部门收到通知后可上门服务,从而帮助企业获取精准服务指导,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严 磊)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