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项目强引擎 激活鹿城增长极
包头市多“赛道”布局“开年大考”
草木葳蕤,夏意渐浓。当黄河奔腾的涛声掠过阴山山麓,鹿城大地正以“开局即决战”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竞速奔跑。从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塔吊林立到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的焊花飞溅,从装备制造车间的机器轰鸣到氢能产业园的蓝图铺展,这座老工业基地正以“首季开门红”的热力,在春日暖阳中勾勒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壮美画卷。
击鼓催征,首战即燃。市发改委以“全链条谋项目、全周期抓落地”为引擎,联动24个职能部门组建“项目攻坚团”,在晶硅光伏的“蓝海”、稀土新材料的“高地”、氢能储能的“赛道”上排兵布阵。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破土春笋,在政策沃土中拔节生长——这是一场重振工业雄风的“开年大考”,更是一曲老工业基地向“新”而行的奋进乐章。
走进内蒙古众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众力工程机械再制造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如火如荼。高空中,大吊臂正在作业,地面上,工人们正默契配合搬运建材,以期加速完成楼体地暖改造。施工现场的热潮涌动彰显复工项目的蓬勃活力,内蒙古众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文亮介绍,企业自进驻包头以来,主营挖掘机销售、售后服务及租赁业务,截至2024年累计销售挖掘机超1万台,销售额突破100亿元。针对客户设备长期使用后故障率高等问题,公司于2024年8月启动内蒙古众力工程机械再制造中心项目,对回收的二手挖掘机进行翻新和再制造,使其性能可以达到新机的60%-70%。目前项目进展顺利,研发楼与综合楼主体已完工并进入装修阶段,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研发楼与综合楼交付,实现生产车间投产。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再制造挖掘机500台,实现年产值约10亿元,为当地贡献税收不低于3000万元,并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通过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客户运营成本,推动绿色产业链延伸。
建设热潮同样涌动于联东U谷·科创中心二期工地,建设者们争分夺秒抢抓项目建设有利时机,马力全开,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联东U谷·科创中心项目是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以中小科技型企业为核心的高品质产业园区。据联东U谷招商部门负责人刘馨介绍,项目总规划120亩,分两期开发,一期聚焦装备制造,建成单层钢构厂房及5栋办公研发楼,2024年6-8月分批交付后已入驻禹达机械、天芮医药等企业并部分投产;二期定位为科创中心,吸引萨姆森控制设备(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建筑设计、电力设计等企业入驻。项目依托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余年积累的“两院四平台”数字化服务体系(产业研究院、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数字化产业研究、招商、智慧园区管理、“链上U谷”供应链交易平台),通过精准产业定位、企业招商、园区管理及供应链协同,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升级,从标准化厂房建设、基础物业服务到企业成长支持(资质升级、政策对接),构建产业生态,总招商目标39家,现已签约33家,形成装备制造、医药、检测等高效益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攻坚的背后是系统化机制支撑。市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办负责人赫芳介绍,今年全市以“两新”导向为牵引,牢固树立全产业链增量思维,聚焦“3+5+N”现代产业体系集群发展,顶格推进项目建设,以“三在两找”工作机制为抓手,形成“谋划储备—要素保障—建设提速—投产达效”服务闭环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全市650个重大项目中582个已经开复工,开复工率89.5%,其中稀土产业、晶硅光伏、氢能储能等领域项目已全面铺开,构筑起包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下一步,包头市将按照自治区重大项目谋划行动方案工作要求,持续落实重大项目包联服务机制,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体系,有效破解企业融资、市场拓展等难点堵点问题,推动项目建设加速,同时想方设法推动在产企业稳产扩能、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在谈项目落地建设,以更多实物投资量、产能释放量检验发展的新成果。
春潮澎湃处,奋斗正当时。包头正以“抢项目就是抢未来”的果敢,在老工业基地转型的答卷上写下铿锵注脚:让每一寸土地生长效益,让每一项技改迸发活力,让每一次创新点燃希望——这是春天的承诺,更是实现城市争先进位的铿锵誓言。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