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折旧方法:
包括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这些方法反映了资产价值损耗的不同假设和财务策略。
折旧期限:
是指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规定的使用年限。这是计算折旧额的基础。
折旧基数:
是指资产的原值或者账面价值。根据不同的折旧方法,折旧基数的计算方式也不同。
折旧额:
是指每年折旧的金额。根据不同的折旧方法,折旧额的计算方式也不同。
累计折旧:
是指资产从开始使用到当前时间的所有折旧额的总和,也可以理解为资产的净值。
资产购置成本:
这是指资产的原始购置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安装费等。
资产使用成本:
这是指在资产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或间接费用,包括维修费、保险费、租金等。
资产减值:
这是指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损坏、市场价值下降等因素导致的价值减少。
资产处置成本:
这是指在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因其他原因需要处置时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处置费用、报废费用等。
折旧对象和金额影响因素:
折旧对象通常包括所有固定资产,但有一些例外(如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折旧金额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值、残值、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减值。
折旧会计分录:
企业需要定期进行折旧的会计分录,将折旧费用计入相关费用科目或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同时贷记累计折旧。
折旧时间和方法: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折旧的框架,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盈利计算和资本配置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