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线:
D1、天津-青岛
D2、青岛
D3、青岛
D4、青岛
D5、青岛-天津
======================================================
D1、天津-青岛
乘坐高铁前往青岛。班次特别多,天津到青岛约3个小时。
推荐住在青岛火车站附近,交通便利。
D2、青岛
景点:

1、青岛民俗博物馆(天后宫)
青岛天后宫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是青岛地区现存最古老的的建筑群,历经明、清等七次维修扩建。俗语说:“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天后宫地处青岛老城与海滨前海风景区,是青岛文化的发祥地,1996年青岛市政府将太后宫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这里免费对公众开放,集收藏、展示、研究妈祖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9号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免费
附近景点: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
欧人监狱是当年德国人为了关押非中国籍犯人于1900年修建的,狱警由德国海军第三营官兵充任,并着德国海军军服。监狱修建之初,里面关押的均为寻衅滋事、不服从纪律的德国士兵,狱内的生活设施相对完善,每个房间均有取暖设备,直至今日,监狱楼道上那些刻有精美纹饰的壁炉盖依旧保存完好。到了日本占领青岛时期,这里就开始大量收押中国籍的“犯人”,这里也逐渐成为了青岛人眼中的“死亡魔窟”。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由看守所使用,直至1995年看守所迁出,青岛市政府对其予以复原并辟建为博物馆,于2004年年底对外开放。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常州路25号
开放时间:4月1日至10月31日8:30-17:30;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9:00-17:00
门票:通票25元
2、中国海洋大学(俾斯麦兵营旧址)
中国海洋大学坐落于景色秀丽的汇泉湾海滨风景区,校园内有4幢红瓦黄墙的德式楼房,那就是德国侵占青岛时期修建的四大兵营之一的俾斯麦兵营旧址。现存的4座主楼中第一、第二主楼营房建造于1903年,第三、第四主楼营房建造于1906年。4幢主楼建筑设计大同小异,平面呈H型,均为典型的德国三段式建筑风格,优美的拱券,大块花岗石砌筑的墙壁都体现了哥特式的装饰风格。现为中国海洋大学的水产馆。
地址:青岛市南区鱼山路5号海洋大学内(近红岛路)
门票:免费
闻一多故居
在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校区东北角有一处砖石结构的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这就是闻一多故居。8月的青岛绿树成荫,此时的小楼已被浓密的绿色植物覆盖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很难辨认出这栋楼的庐山真面目。还好,一尊戴着眼镜、身穿大褂、双目凝视前方的闻一多花岗岩塑像屹立在小楼南侧的小广场上,身后花岗岩的碑体上清晰地篆刻着“闻一多故居”几个醒目的大字。1930年8月,闻一多应聘来到青岛担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在校任职期间他曾居住在这栋小楼一层南面一间面积约20平方米的房间内,直至1932年夏。1984年,青岛海洋大学将此楼辟为闻一多旧居展室,成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中国海洋大学校园东北角
门票:免费
梁秋实故居
“我在青岛居住的时候,那地方背山面海,风景如绘,在很多人心目中是最理想的卜居之所......”这是梁实秋在追忆青岛时所用的笔墨,不难看出他对这座美丽城市的怀念。
1930年,梁实秋与闻一多一起应当时国立青岛大学校长之聘,梁实秋出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大任职的四年间,位于现今鱼山路33号的这处院落就成为了梁实秋在青岛的居所。就是在这处居所里,梁实秋开始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直到1967年,梁实秋最终翻译完成了全部40册的《莎士比亚全集》,这成为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成就。如今的小院早已没有了当年灯影下墨香的味道,但这里却留住了梁实秋先生对于青岛的美好回忆。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3号(近大学路)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3、公主楼
公主楼是丹麦风格的建筑,现在内部布置基本上以安徒生童话为主题,用小景观表现各个故事,有耳熟能详的皇帝新装、丑小鸭等,也有不太熟悉的,总体来说,院子小巧别致,走走看看还是不错的。
公主楼,门票20元。
地址:庸关路10号
4、八大关风景区
汇泉湾以东、浮山湾以西、北抵太平山南麓、南临太平湾的这片区域是青岛最著名的别墅风景区。方圆几千米的风景区内,古树参天,四季鲜花不败,造型别致的欧式别墅错落其间,充分展示了欧式园林与建筑的巧妙结合。
景区内有10条主要街道,横7竖3,它们有着极富中国特色的名字,与那些欧式风格建筑大异其趣。10条马路分别是以万里长城西端终点甘肃省酒泉的嘉峪关命名的嘉峪关路,以万里长城东端起点河北省秦皇岛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命名的山海关路,以山西省宁武县的长城关隘宁武关命名的宁武关路,以河北省易县的古长城关隘紫荆关命名的紫荆关路,以北京市昌平区长城关隘居庸关命名的居庸关路,以广东省北部韶关命名的韶关路,以安徽省凤阳淮河南岸临淮关命名的临淮关路,以安徽省西北部正阳关命名的正阳关路,以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处的武胜关命名的武胜关路和以河南省西部灵宝函谷关命名的函谷关路。其中嘉峪关路和山海关路是后来增建的,这也是景区叫作“八大关”的原因。
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使得青岛很早就成为一处宜居的理想港湾。自20世纪20年代起,那些侨居青岛的外国人以及中国的富商名士们,就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临近汇泉湾的这片坡地。短短的几十年间,300余座风格各异的别墅在这里拔地而起,具有俄、德、英、法、美、日、丹麦、西班牙、希腊等24个国家的建筑风格。这些造型各异的建筑以各条街道为间隔,独立成园。所有的建筑均有花园式庭院的景致配置,院内遍植各色树木花草,八大关也逐渐成为一处具有浓烈欧洲园林风格的高档别墅区。
世易时移,这些建筑的主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建筑本身兀自屹立,笑看风云。如今,这些年逾古稀的别墅在政府部门的大力保护下重获了新生。青岛市政府在八大关每条街道上种植不同种类的花木,使这里成为一处四季皆有景的风景区。
八大关景区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主要道路以我国八大著名关隘命名,即韶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故统称为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
八大关内的建筑集中了俄、英、法、德、美、日、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青岛风情的精华部分都凝聚于八大关景区内,来这里旅游,不要跟团,也不要计划路线,最好是信马由缰地徜徉其中,让每一条街道的优美景色都成为一次惊喜。
八大关景区内处处皆景,这里没有故弄玄虚的景点名称或者什么典故,纯粹靠其本身的魅力征服慕名前来的游人。走在八大关景区内,依稀能听到不远处浪涛轻轻翻滚的声音,更为景色平添了浪漫的情致。这里的街道、园林、建筑如同艺术品,任何角度都如印在明信片上的风景一般优美。这里的绿化非常到位,而且也极有品位。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还有宁武关路的海棠,都能与四周建筑相映成趣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黄海路18号
门票:免费

5、花石楼
八大关景区里最佳的观海景的地方,也许就要数这座位于黄海路上、伸入海中岬角上的花石楼了,它也是八大关景区里为数不多的对外开放的古建筑之一。
花石楼建筑面积753.7平方米,院内面积3000平方米,1903年由德国人修建。楼主体共5层,顶层为观海台,侧有铁顶尖。由于是用花岗岩和鹅卵石建成,故名花石楼。花石楼临海而立,站在顶层的观海台可以一览整个第二海水浴场的优美风景。整个建筑如同电影中的欧洲古堡,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与整个八大关景区的浪漫风情相当融洽。里面经常有新人拍婚纱照,可能会显得太过热闹。
花石楼由五层圆形与四层多角形的楼组成,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的楼内建有会客室、餐厅、咖啡厅、书房、卧室,虽然各房间的面积不算大,但功能十分齐全。极具特色的楼体外观既体现了希腊和罗马式的建筑特色,又融合了哥特式建筑独有的韵味。黄色花岗岩的外墙镶嵌着白色的窗框,使得花石楼分外引人注目。
这是一座多次易主的观海别墅。它最早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格拉西莫夫的白俄罗斯贵族,他于1932年在八大关临海岬角上修建了这座海滨别墅。1935年花石楼迎来了它的第二个主人——一个名叫埃非哈里斯的英国保险商人。1937年,花石楼迎来了它的第三位主人——英国驻青岛总领事。抗日战争期间,这里被日本人占用。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把这里作为专门接待国民党高级军政要员的地方。一座花石楼,半部近代史。往事如烟,今天的花石楼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登临观海的绝佳去处。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黄海路18号
开放时间:8:00-17:00
6、五四广场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就是因青岛的主权归属问题而爆发的,由此青岛这座城市永远地被刻在了中国近代反帝运动的丰碑上。1997年,青岛市政府在浮山湾畔、市政府新办公楼南修建了一个南北长700米,总面积约0.1平方千米,并以中国近代历史上那场最著名的反帝运动的名字命名的“五四广场”。如今五四广场已成为青岛新市区的标志性建筑。
五四广场分为南、北两区,北区连接青岛市政府,是广场的中心区域;南区濒临浮山湾,是一座海滨公园。从空中俯瞰,笔直的东海路南北向横贯广场,广场中的主要景观均沿着东海路依次展开。东海路最南端是五四广场最具标志性的大型雕塑“五月的风”,这是一座3米高、通体红色、重达700吨的雕塑,采用螺旋向上的钢体结构组合,呈现出极具动感的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设计者就是运用这向上旋转的动感来表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深刻的意和动感的线条使“五月的风”成为青岛新城的标志。
沿雕塑向北,是一处纵横各9排、共由81个地下喷泉口组成的“旱地点阵”喷泉景观,不时随音乐变换形态的海水喷泉,成为夏季青岛城区的又一处亮丽的风景。喷泉的北侧是五四广场中最大的可进行露天演出的下沉式广场,这里是青岛举办各类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多届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分会场均设于此。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浮山湾畔东海西路
7、云霄路美食街
在青岛,如果你不喜欢走街串巷地在烧烤的烟雾间品尝美食的话,那就去云霄路美食街吧。在青岛香港中路的中段,以云霄路为中心辐射闽江路、南京路、山东路、漳州路的区域内,汇集了青岛众多知名的餐饮品牌,成为青岛新城区一处繁华的高档餐饮娱乐街区。
连绵数里的街区,车流如潮,人头攒动,店内街畔,香气四溢,引人垂涎。随着美食街知名度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旅行团也蜂拥而至,使得原本并不宽敞的街道显得更加拥挤,然而到此就餐者无不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也许这就是云霄路美食街的魅力吧。
大浪淘沙,一家家餐饮企业在云霄路美食街开门迎客,也有一家家的餐厅转移阵地,今天这里已形成以海鲜为主的各类风味餐厅并举的繁荣景象。海岛渔村在云霄路上可以说是最具实力的一家海鲜餐厅,仅在这条路上就有三家店面,生意之火爆可想而知。葱油活鲍鱼、渔村辣子鸡、山珍菌菇汤、美极笔管鱼都是这里既叫好又叫座的菜品。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云霄路美食街
人均消费:50-100元/人
D3、青岛
德国警察署旧址
侯爵饭店旧址
湖北路——>湖南路——>沂水路——>安徽路——>江苏路区域旧址
信号山公园
康有为故居
青岛啤酒节(崂山世纪广场)

1、信号山公园
青岛有许多登高远眺的好去处,位于老城区中心、海拔98米的信号山就是这样一处可以极目远眺、俯览青岛的登高之处。信号山原名“大石头山”,地处龙江路、龙口路、龙山路、伏龙路、龙华路5条带“龙”字的道路之间,又名“五龙山”,是青岛市海拔较高的临海山峰之一。
1897年11月德国侵占青岛时,曾以德军司令棣利士的名字命名此山。德军依据山上有利的地形修建了一座指挥船舶进出港口的信号导向台,并在此建立了青岛最早的无线电台。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改棣利士山为神尾山。1922年,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收回了青岛的主权,在山顶设信旗台,专为进出青岛港的航船导航,因此信号山的名字便沿袭下来。老青岛人也称其为“挂旗山”。新中国成立后,信号山上遍植黑松和各种花草。1984年起,青岛市政府规划并修整信号山,于1987年将这里建成青岛10个山头公园之一。1989年修建的3幢山顶红色蘑菇楼,如今已成为信号山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其中一号20米高的旋转观景楼上设有旋转观景茶座,天晴时,登上旋转观景楼,青岛的全貌及汇泉湾的美景尽收眼底。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17号
开放时间:7:30-18:30
门票:15元(包含山顶旋转观景台)
2、康有为故居
沿福山支路南行,在面向大海的坡地上有一处造型独特、德式砖木结构的两层建筑,在整条福山支路上,唯有眼前的这处院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建筑最具时代特征。朝西敞开的铁门外矗立着一块显眼的花岗岩石碑,上书“康有为故居”几个大字,这里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变法”的主要领导人和参与者康有为在青岛的居所。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落海外多年,直至辛亥革命后才辗转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
1924年,康有为来到青岛并购买了这处原本属于德国占领时期的总督府要员的官邸,取名“天游园”,他此后一直在此居住,直至1927年3月病逝于此。这处府第记录了康有为跌宕起伏的一生中最惬意的一段晚年时光。现今,故居内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大量的照片和实物记录了康有为的一生。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近鱼山路)
开放时间:4月1日至10月31日8:30-17:00,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8:30-16:00
3、青岛海滨雕塑园
青岛海滨雕塑园位于青岛东部新区黄海海滨,里面陈列着一件件造型奇特、充满现代气息的雕塑作品,将人暂时带离了现实的空间。在这里你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把任何一件抽象的雕塑作品在大脑中具化,也可以把任何一件十分具象的雕塑作品抽象化。而就在这具化与抽象之间,你已经享受到了现代雕塑所带给你的感官和视觉的愉悦。
青岛海滨雕塑园规划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由室内雕塑艺术馆和室外雕塑公园两部分组成。室内雕塑艺术馆建筑面积达3800平方米,主要以收藏近现代雕塑精品为主,也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主题的雕塑展览。自2000年5月1日开馆以来,室内雕塑艺术馆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当代雕塑家邀请展”、“青铜与水粉的对话”、“法国艺术家乔治·让克络与皮埃尔·斯吉拉联展”、“法国当代艺术家阿尔伯·费浩作品展”等多项国内外雕塑展览。室外雕塑公园则以展现国内外优秀室外雕塑艺术作品为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20世纪许多中国近现代雕塑家的代表作品。在这个露天的室外园区中,你可以沿着海边小路欣赏海上风景,还可以穿行于绿化景区间的步行道上,去感受一个个主题区域中的雕塑作品的艺术魅力。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东海东路66号
门票:园区不收门票,雕塑艺术馆门票10元
4、青岛市博物馆
青岛市博物馆是集历史、艺术、人文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创建于1965年。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建于1997年,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13个展厅,现有《青岛史话》大型基本陈列和山东民间木版年画、青岛籍画家高凤翰书画、古代工艺品、瓷器、货币等5个馆藏文物专题陈列。馆藏文物16万余件,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钱币、甲骨、竹木牙角器等30余个门类,其中书画、陶瓷器、玉器、钱币为馆藏特色。
新馆的镇馆之宝是位于博物馆正门大厅内的两尊佛像,这是北魏(公元500-550年)时期的石佛像,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7号(国际会议中心对面)
开放时间:5月至10月9:00-17:00,11月至次年4月9:00-16:30,每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
D4、青岛
栈桥
老舍故居
迎宾馆
江苏路基督教堂
胶州帝国法院旧址
胶澳总督府旧址
浙江路天主教堂
中山路
劈柴院

1、栈桥公园
栈桥初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码头。经过1931年的改建和1985年的整修,现宽8米,全长440米。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上的两层八角亭就是著名的回澜阁,“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与远处小青岛胜景“琴屿飘灯”遥相辉映。栈桥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多,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感觉桥上站满了人,基本上没什么风景可言了。游人可以选择栈桥往东行,沿海礁石嶙峋处有一条长长的观海走廊,从那里看到的海景会比在栈桥上看到的好许多。
也许没有人能够想到,一座小小的码头在历经百年的风雨变迁后竟然会成为一座城市永久的纪念和象征,青岛的栈桥就是这样一座被赋予了恒久象征意义的城市码头。1892年,清朝登州总兵章高元统领四营官兵进驻青岛。为了保障驻军的物资供应,两座均由中国工程师自主设计的码头应运而生,其中一座长200米、宽10米的码头就是现在的栈桥。这座青岛最早的码头,就像一位历史见证者,目睹过青岛昨天的屈辱,也见证了青岛今日的辉煌。
1897年,德国侵略者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以武力占领了青岛,栈桥目睹了青岛被德国人统治的黑暗岁月。德国占领青岛期间,于1901年5月对栈桥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将原桥北端木质部分改为石基,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建轻便铁轨,并把桥身在原基础上延长了150米,以便停靠更大型的战舰。1904年青岛城西的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结束了作为码头的使命,之后便对游人开放,成为青岛湾中的一处景致。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了青岛主权,中国的水兵再次站在栈桥上接受检阅。1931年,国民政府出资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栈桥,桥南端增建了箭头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二层八角凉亭——回澜阁,桥身加长到如今的440米,从此“飞阁回澜”被列为青岛十景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对栈桥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整修,如今桥面两侧的铁索护栏、12对相对而立的欧式桥灯,均为新中国成立后修缮而成。如今的栈桥已成为青岛的象征,并被印在了青岛啤酒的标签上,作为青岛啤酒的商标,漂洋过海,名扬海外。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青岛湾
2、老舍故居
1934年,老舍来到国立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1936年他辞去了学校的教职,搬到黄县路12号这处幽静的院落中住下。在青岛,老舍度过了他一生中成为职业作家最初的两年。就在这个二层楼的院落中,老舍先生完成了其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文博士》及数篇短篇小说,为他成为职业作家开了个好头。抗战爆发后,老舍举家迁往了当时的陪都重庆,这处院落渐渐地被人们遗忘。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市政府逐步修缮了老舍先生在黄县路上的这处故居,于1985年对外开放。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 ,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
3、迎宾馆(德式官邸旧址)
迎宾馆又称德国总督官邸,始建于1905年7月,1907年7月竣工,当年10月德国驻胶澳总督特鲁伯入住其中,其继任者瓦尔代克亦在此居住至1914年。1934年,官邸改称迎宾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的重要场所。1999年5月1日起,不再作为宾馆使用,开始以博物馆形式接待海内外观众。官邸处于信号山半山坡上,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雅,建筑设计师为德国人拉查路维茨,工程耗资不下45万金马克。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主体高30余米。建筑主体为四层,共有大小房间30个,其中主要房间13个。环绕迎宾馆修建的围墙形成了占地面积达86000多平方米的庭院,院内遍植果树和多种观赏植物。这是一栋非常迷人的建筑,和信号山以及周围的街道景色融为一体,体现了欧洲建筑的人文情趣。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26号
开放时间:8:30-17:30
门票:15元
4、江苏路基督教堂
这是青岛环境最优美的一座教堂,坐落在江苏路南段的小山坡上,周围绿树环绕,蓝色的钟楼、红色的屋顶分外醒目。教堂坐破土动工,1910年落成使用。落成后的教堂成为旅居青岛的德国新教各宗派教徒举行联合礼拜的会堂。堂内前方正中有圣餐桌,上方是彩色玻璃拼成的耶稣画像,从右侧拾级而上是用大理石砌成的讲道台,圣餐桌左侧是施洗用的大理石盆。礼拜堂后方是唱诗楼,装有管风琴。如今礼拜堂四周树木茂盛,极具中世纪古堡风格的教堂已成为青岛最具有代表性的德式建筑之一。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5号(近沂水路)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8:30-16:30,周日13:30-16:30
门票:10元,登钟楼不再另外收取费用
5、胶澳总督府旧址
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胶澳租借条约》,从此德国在青岛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统治。在此期间德国对青岛加以扩建,逐步形成了如今青岛老城区的规模。1904年开始动工至1906年4月完工的德国胶澳总督府就是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德国人驻青岛的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总督府”背依观海山,面向青岛湾,这里曾是青岛老城区的中心。“总督府”平面呈“凹”字形,呈中轴对称,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40米,主体建筑高20米,为砖石、钢、木混合结构,属于欧洲19世纪公共建筑类型。屋顶用红筒瓦覆盖,坡度较大。两层楼高的花岗石巨型壁柱规则地分割了建筑的立面。呈放射形的宽大石阶和敦实的建筑立面造就了该建筑的庄严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和德国因抢夺青岛统治权而爆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占领了青岛,“总督府”变成了日本守备军司令部。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的主权,这里变成了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直至1992年市政府迁入新城区。现在,这里是青岛市市人大和市政协的办公场所。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沂水路11号
开放时间:淡季8:30-17:30 ,旺季8:30-17:00
6、圣弥厄尔教堂(天主教堂)
站在浙江路向北望去,一座天主教堂会映入你的眼帘,它就是当年青岛老市区的制高点——圣弥厄尔教堂。1932年,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设计而成,原计划建造成为德国在远东地区最具规模的一座天主教堂。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建造资金受到限制,教堂的建筑图纸屡经更改,最终建成现在的规模和样式。教堂装饰呈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堂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顶棚悬有7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穹顶上绘有生动的圣像壁画,大厅内可供千人同时礼拜。如今圣弥厄尔教堂已经重修,走在青岛的老街古巷之中,你或许就能听见教堂顶楼传出的洪亮钟声。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浙江路15号(曲阜路路口)
开放时间:8:00-17:30
门票:10元
7、劈柴院
劈柴院是由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天津路围合的街区。青岛建为城市后,在这里修了一条江宁路,建了几个大院,而后逐渐成了一条商业步行街,劈柴院也从一个院子的名称变成了这一商业街的名称。江宁路的主街上大多是饭店、酒馆等,其中元惠堂招牌最大。北街则是卖熟肉的,有德州扒鸡、南肚、福山烧鸡、酱肝等。论小吃,这里的锅饼、炉包、馄饨和豆腐脑最为有名。来劈柴院,可以一边吃一边逛。8号院、10号院是娱乐场所,很多有名的艺人最初都是在这里崭露头角的,如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西河大鼓演员刘泰清,著名评书艺人葛兆洪、王宝亨等。
其他:
王姐烧烤
王姐烧烤创始于1986年,最初闻名于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入口处,以“会宾饭店”的字号一直经营到1997年搬迁。1989年,饭店将烧烤风味推到了繁华的中山路三角地,先后在乐口福饭店、瓣亚旅行社快餐部、长青果品店设烧烤点,由于选料讲究,口味鲜美,一时名声大噪,这便是现在的王姐烧烤。整整18年过去了,王姐烧烤成为中山路的一大特色,其“羊肉串、鱿鱼串”被评为山东名小吃、青岛市特色小吃。这里的烧烤种类齐全,光鱿鱼就分为鱿鱼头、鱿鱼爪、鱿鱼牙等,搭配店家秘制的蘸酱,口味很爽。烤羊肉串、鸡心、肉筋、脆骨也很不错,再要杯新鲜扎啤,感觉更惬意。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113号中山路派出所对面 (保定路口)
营业时间:11:00-21:30 人均消费:20元/人
登州路啤酒一条街
青岛人爱喝啤酒,想必跟守着青岛啤酒厂有着直接的关系。每年青岛会举办许多与啤酒有关的活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要数每年8月的中国青岛国际啤酒节了。这是一个畅饮的节日,届时青岛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清凉爽口的啤酒,餐桌上、酒吧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青岛啤酒。
一种啤酒能够如此被人们所钟爱,相信在中国的其他城市中绝对是不多见的。百年青岛啤酒的发源地登州路,就是这样一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啤酒美食街。2005年8月开街的啤酒街直接把各色的酒吧、餐厅建在青岛啤酒厂的南门外,在这仅有800多米长的街道两边,分布着大大小小多达70余家酒肆、酒吧和餐厅。这里最具特色的就是所有的店家都悬挂着青岛啤酒的标志。放眼望去,这里简直就是青岛啤酒的世界。入夜后,在街灯和酒吧灯火的映射下,整条登州路流光溢彩,从青岛啤酒厂连接到各家餐厅、酒吧的输酒管线把酒厂中还带着余温的最新鲜的原浆啤酒直接打到你的酒杯中,喝着是何等的爽口。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登州路 人均消费:50-120元/人
D5、青岛-天津
结束旅行,返回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