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提及崆峒,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金庸笔下的崆峒派。崆峒派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武术流派。崆峒山坐落于甘肃平凉市,最高峰是香山海拔2123米,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的美誉,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的要地。传说轩辕黄帝曾三次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可谓是尊崇至极。

崆峒山
平凉市古称渭州,地处甘肃省东北部的咽喉地带,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地带,横跨六盘山、陇山,形成东部黄土高原沟壑地貌、中南部中山山脉地貌、西部梁峁丘陵沟壑地貌,泾河横贯全境,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盛产150多种中药材。下辖1个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全省第四小),常住人口182.25万,2022年GDP总量641.58亿元(全省第六),人均GDP3.52万元(全省第十)。与周边三个省(区)七个地市相邻,分别为庆阳市、咸阳市(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省)、天水市、定西市、白银市、固原市(宁夏回族自治区)。

平凉市区位
平凉市取“平定凉国”之意,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皇”伏羲诞生在静宁古成纪,西周的先祖在这一带的泾河流域创造了比较先进的农耕文明,在之后秦皇祭天、汉武西巡都曾在此留下佳话,建元十二年(376年)前秦开国皇帝苻坚攻灭前凉,定名“平凉郡”,平凉由此得名。平凉是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的集中地,文物古迹众多,历史上也曾走出过众多名将,如皇甫嵩、吴玠、吴璘、刘锜等。说起美食不止天水名扬天下,平凉的灵台干甜醅、饸饹面、羊肉泡馍、酿皮、涎水面、烧鸡、平凉金果、山药等都值得大家去品尝。
崆峒区
平凉市府驻地,下辖7个镇、10个乡(有7个民族乡)、3个街道和1个大景区,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04万,2022年GDP总量193.03亿元。崆峒区是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是陕甘宁三省(区)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位于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丘陵沟壑纵横,盛产沙棘等经济植物和甘草等药用植物,水泥石灰岩和化工石灰岩品位较高。属甘肃、宁夏两省(区)交汇地带,与泾川县、崇信县、华亭市、泾源县(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宁夏固原市)、镇原县(庆阳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宝中铁路、天平铁路、西平铁路)公路(青兰高速、银昆高速、312国道、203/216/318省道)

崆峒区
崆峒区以崆峒山而得名,是历史上平凉的中心,建制始于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1949年成立平凉县属平凉地区管辖,1983年为县级市,2002年改为县级崆峒区。
主要景点:崆峒山、太统森林公园、明宝塔、龙隐寺、清福山、东沟遗址、苏家台遗址、崆峒山塔群、歇马殿、平凉隍庙
特产和民俗:平凉金果、孜然羊小腿、康健卤肉、平凉烧鸡
泾川县
下辖1个街道、11个镇、3个乡及张老寺农场,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65万,2023年GDP总量53.98亿元(2022年为51.59亿元)。泾川县是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重镇、是西王母文化的集中地,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有泾河及其支流汭河等五条河流贯穿全境,森林覆盖率34.9%。属甘肃、陕西两省三市交汇地带,与灵台县、崇信县、崆峒区、镇原县(庆阳市)、西峰区(庆阳市)、宁县(庆阳市)、长武县(陕西省咸阳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西平铁路)公路(青兰高速、244/312国道、202/319省道)

泾川县
泾川县在商周时期曾出现过方国阮国和共国,被周文王所灭,后为义渠戎地,秦时属北地郡管辖。东汉时属临泾县,南北朝时属泾州安定郡,隋朝时为安定郡治所,唐朝时因“安史之乱”,改安定县为保定县,金朝时为泾州治所,大定七年(1167年)改保定县为泾川县。元朝时属陕西行中书省,清康熙初年改属甘肃布政使司,遂入甘肃。解放后隶属平凉分区,1958-1961年灵台县、崇信县并入,2002年隶属平凉市。
主要景点:西王母浴苑、西王母宫、瑶池、王母宫石窟、皇甫圣母庙
特产和民俗:罐罐蒸馍、火烧子、蒸鸡肉、千层家常饼、泾川懒面筋、泾川豆腐花、
灵台县
下辖1个地区、9个镇、4个乡,另辖万宝川农场,总面积19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56万,2022年GDP总量47.66亿元(全省末位)。灵台县历史上既是中央政权北拒外敌进犯的防御要地,又是长安前往西藏、欧洲“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位于平凉市东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达溪河、蒲河、黑河三条干流贯穿全境,经济林木以山杏、核桃、桃子、李子、梨为主,蕴藏有丰富的煤炭、油气资源。属甘肃、陕西两省三市交汇地带,与崇信县、泾川县、长武县(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陕西省咸阳市)、麟游县(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陕西省宝鸡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公路(灵华高速、244国道)

灵台县
灵台县在先秦时期为密须国、密国,秦时属鹑觚、阴密二县,隋朝初年分鹑觚置灵台县,取文王伐密筑“灵台”之意,唐初属麟州,为边关要塞。1949年7月获得解放,1958-1961年并入泾川县。因盛产小杂粮、油料作物素有“粮仓” 之称。
主要景点:灵台碑林、疙瘩庙、皇甫谧陵墓、书台山、古灵台荆山公园、古密须国遗址
特产和民俗:牛心杏、薄皮核桃、灵台砀山梨、灵台红枣、灵台柿子、灵台长面、大锅盔、油糊圈、死面油饼、小笼包子、油糕、酿皮、荞面煎饼、清炖甲鱼、蒸鸡肉、灵台香包
崇信县
下辖4个镇、2个乡、1个工业集中区,1个城市社区,总面积8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1万,2023年GDP总量64.75亿元(2022年为62.85亿元)。崇信县位于平凉市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汭河、黑河、达溪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煤炭储量丰富。属甘肃、陕西两省交汇地带,与华亭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陇县(陕西省宝鸡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宝中铁路)公路(灵华高速、312国道、304省道)

崇信县
崇信县在先秦时期为西戎、昆戎、芮鞫鲜原、义渠活跃的地方,秦时属北地郡,西汉时属安定郡,南北朝时属泾州平凉郡阴盘县,隋唐时期分属阴盘县和良原县,北宋初年以崇信城、东西赤城二镇、永信镇合置崇信县,治今锦屏镇。明初邑人宁于中率众归附,属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1949年7月获得解放,属平凉专署,1958-1961年并入华亭县,2001年隶属平凉市。
主要景点:华夏古槐王、三异柏、唐帽山、五龙山、龙泉寺、武康王庙
特产和民俗:弦子腔、根雕
庄浪县
下辖1个街道、15个镇(水洛镇)、3个乡,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27万,2022年GDP总量84.98亿元。庄浪县位于六盘山西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峰桃木山海拔2857米,群山层峦千沟万壑,境内南北气温差异大,水洛河、葫芦河、庄浪河、清水河4条河流贯穿全境。属甘肃、宁夏两省(区)三市交汇地带,与静宁县、隆德县(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宁夏固原市)、华亭市、秦安县(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水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公路(平绵高速、静天高速、566国道、218/304省道)

庄浪县
庄浪县在西周时划为“侯服”的范围,秦时属陇西郡管辖,西汉时属天水郡,东汉时分属阿阳、街亭县,魏晋南北朝时属略阳郡,隋朝时属陇城县管辖,唐朝中后期为吐蕃所据建制被废。北宋时是与西夏的边界地区,设立了诸如水洛城、通边寨要塞,元朝时设立庄浪路,后改为庄浪州,清乾隆年间裁庄浪归并隆德县。民国初期复置庄浪县,1949年8月获得解放,1958-1961年并入静宁县,1984年设水洛城镇。
主要景点:云崖寺、云崖石窟、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庄浪梯田
特产和民俗:庄浪高抬、庄浪小炒、莜豆面丝拨糊、庄浪暖锅、浆水面、馓饭
静宁县
下辖1个街道、17个镇、7个乡,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08万,2022年GDP总量100.01亿元。静宁县是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古丝绸之路东段中线上的重镇,位于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川地、河谷盆地、丘陵坡地和梁峁地。属甘肃、宁夏两省(区)五市交汇地带,与庄浪县、秦安县(天水市)、通渭县(定西市)、会宁县(白银市)、西吉县(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宁夏固原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公路(青兰高速、平绵高速、静天高速、312/566国道、218/221/304省道)

静宁县
静宁县始于元代,置静宁州,沿袭宋、金“静边寨”首字,取平静安宁之意,明清时期沿用。相传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威戎川曾建有戎都,为犬戎之地,秦穆公伐戎时势力范围扩展于此。民国时期改静宁州为静宁县,1949年8月获得解放,1950年划属平凉。
主要景点:仙人峡、珍珠林、文屏山、九龙山、悬镜湖、西岭生态公园、烽台山公园、成纪古城、静宁文庙、成纪文化城、西岩寺山
特产和民俗:静宁苹果、静宁烧鸡、静宁大饼
华亭市
平凉代管县级市,下辖1个街道、7个镇(东华镇)、3个乡,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91万,2023年GDP总量102.35亿元(2022年为101.46亿元)。华亭市素有“煤城瓷都”之称,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全国十三个产煤基地、西北三大产煤基地之一。位于六盘山东侧大断裂、关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属汭河、黑河和汗河的发源地,境内林草丰茂,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37.7%,是陇东优质肉牛、核桃和中药材生产基地。主要矿藏有煤炭、陶土、坩坭、石灰石、石英砂等,有金钱豹、梅花鹿分布。属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四市交汇地带,与崆峒区、崇信县、陇县(陕西省宝鸡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水市)、庄浪县、泾源县(宁夏固原市)交界。
过境交通线路:铁路(宝中铁路、天平铁路、安口南线)公路(平绵高速、银昆高速、泾华高速、334国道、203/213/304省道)

2018年为华亭市
华亭在北魏时因战事之需,筑城置华亭镇,因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隋朝时置华亭县属安定郡,唐初更名亭川县,唐中期时并入汧源县属陇州,后唐时复置华亭县。北宋初年属义州管辖,后拆分辖区西北部置安化县,宋太宗时因避讳改义州为仪州,元朝时化平(原安化)入华亭县属平凉府。1949年7月获得解放划属平凉,1958-1961年崇信县并入华亭县,2018年成为县级市。
主要景点:石拱寺石窟、铜场沟铜矿址、建沟石佛群、华亭盘龙寺塔、安口杨家沟瓷窑址、海龙洞、野狐峡、黑鹰崖
特产和民俗:华亭曲子戏、陇东皮影、华亭核桃,华亭大黄、瓷盘画、洋芋搅团、糁饭、罐罐茶、核桃饺子、洋芋粉、花馍馍、黄面鱼鱼、华亭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