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晋商文化全国有名,遗留下来晋商文化的产业也有许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山西的“晋商三蒂莲”了,分别是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这三家大院各有自己的特色,"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这是人们一直以来的总结。

李家大院是清朝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建立于道光年间,坐落在万荣县的闫景村,距今已经有200年的时光,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景区占地面积近10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五大部分组成。

主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古院落群布列有序,层次分明;体量宏阔,用材肥硕;结构严谨,通风透光。其中西院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因院主李道行(字子用)曾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从而使部分建筑呈现了西洋风格。

李家大院的建筑艺术分布在多个重要的位置。房屋的基础部分:柱础石、夹门石、门狮多用石雕。木雕主要分布在房屋的结构上:梁枋、檩条、瓜柱、斗拱等主要构架和撑木、挑头、梁垫、雀落等构件,以及构成外廊空间的天花、桶扇、门窗上。砖雕主要饰于木结构门庭外的八字或一字影壁上,以及仿木结构的垂花门罩、檐椽、额枋、斗拱、牌匾、下垂的莲柱等。
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壁",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意在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在干旱,旱起来便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李家大行善举,出钱买粮,广设粥棚,接济穷人。李家的粥有标准: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救活无数灾民性命。凡闫景、薛店村因婚丧嫁娶困难者,李家均施舍钱粮;对特别贫困户的丧葬之事,李家亲送棺材一口,让其入土为安。

这样的行为方式也成就了李家的口碑。李家不仅重视教育子女,更尊师重道,院内建有学堂私塾,专门用于教育后代。每年冬至,男主人都会特意宴请教书先生,家庭主妇都要穿上褶裙、带上求学子弟向教书先生行礼。李家教育后辈要读经书不读死书,大院中的一块影壁上有砖雕的 "司马光砸缸"图,在影壁两边有一副对联:"拥林千顷眼底苍浪方悟种德若种树, 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才知作文即做人" 。一般常说富不过三代,其实这样的话再这样的家庭是不可能出现的。教育的好坏才是决定一个家族是否能成为家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