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音乐教育理念指导下,李叔同创作了共6首教育歌曲:《我的国》《春郊赛跑》《婚姻祝辞》《爱》《直隶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歌》《厦门第一届运动会歌》。
《爱》《我的国》热情颂赞我中华神州文化、历史悠久,祖国强大兴盛,直接喊出“愿我爱国家,愿国家爱我”的心声,祝愿祖国得享万岁;少年强则国强,李叔同期望青少年们加强锻炼,强健体魄,为国家效命争光,尤其在来敌狓猖、国家危亡的时刻,少年们更应效祖逖、陶侃之志,发愤图强,为祖国担当。
《春郊赛跑》《厦门第一届运动会歌》就反映了这方面的期冀;
而在《直隶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歌》中,他鼓励学子们师学古人,效仿师长,打好基础,振奋精神,精进学业,延续大中华的文化血脉。
在这些歌曲中,《婚姻祝词》是视角和观点非常新颖的一篇。这首歌作于1905年,见刊于《国学唱歌集》之《附录》,原文如下:
《诗》三百,《关雎》第一,伦理重婚姻。夫妇制定家族成,进化首人群。天演届,雌雄淘汰,权力要平分。遮莫说男尊女卑,同是一般国民。
家庭是构成社会肌体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和谐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夫妻关系的和谐融洽。夫妇相得,小家和睦,才有大家族的安泰稳定。在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婚姻制度中,男性掌握家庭中绝对的话语权,是女性“神”与“天”一般的存在。
“男尊女卑”四个字足可概括婚姻双方的地位,限定各自的角色属性。晚近以来,整个社会体系的激荡变化使很多有识之士对传统秩序和生活方式产生质疑。历史发展的全新动向,让走在文化阵营前方的李叔同对婚姻中的男女关系有了全新认知。
李叔同在这首歌中明确提出:男女同为社会公民,在婚姻关系中,也理应享受平等之权利。而这样的移风易俗,恰恰是社会进化的具体表征之一。
无论是对爱国心声的直接呼喊,还是对青少年的激励鼓舞,抑或对婚姻家庭中男女平等关系的倡导,其命意最终都指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推进国家进步之途径的理性思考。这些歌词可称是李叔同爱国情怀最直接的体现。
四、宗教哲思之歌
李叔同歌词中,表现宗教哲思的作品共6首,分别是《化身》《男儿》《朝阳》《月》《晚钟》《清凉》。这些歌词表现了李叔同在不同时期的宗教体验,对于研究其宗教思想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