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犯罪学形成了多种理论,这些理论试图解释犯罪产生的原因,并为预防和控制犯罪提供理论支持。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西方犯罪学理论:
犯罪生物学理论
探讨犯罪者的生理或心理特征,如天生犯罪人理论、颅相学、身体表征说等。
犯罪心理学理论
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如犯罪动机、人格特征等。
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特别是有犯罪倾向的人)的行为而学来的。
社会示范理论
强调媒体和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指出犯罪行为可能因社会示范而增加。
社会控制理论
认为社会通过规范、法律和其他社会机制来控制个体行为,缺乏这些控制可能导致犯罪。
标签理论
指出个体被贴上犯罪标签后,可能会内化这种标签,从而增加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冲突理论与批判犯罪学
分析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和权力斗争如何导致犯罪。
社会支持理论
认为社会支持不足可能导致个体采取犯罪行为。
整合性犯罪理论
尝试整合上述多种理论,形成更全面的犯罪解释框架。
理性选择理论
认为个体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来选择是否犯罪。
社会基因模式
认为犯罪行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改变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可以预防犯罪。
差异交往理论
认为个体通过与不同人群的交往学习犯罪行为。
紧张理论(失范理论)
认为当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崩溃时,个体会感到失范,从而可能采取非法行为。
这些理论为理解犯罪现象提供了一个多元的视角,并为刑事司法和犯罪预防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