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批百科 手机版

连绵起伏的群山诗句有什么(十首经典的青山诗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2 08:05:53    

孔子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意思是有智慧、有爱心的人喜欢山水,对于聪明敏锐的诗人们来说,青山与绿水都是他们的最爱,他们畅游名山大川,寄情于山水,诉之于笔下,写出了无数歌咏山水的著名诗篇。


在这些的诗中,青山有着独特的意象,蕴藏着灵性,饱含着哲理,充满了深情。

在一些诗人的眼里,青山那清晰的轮廓,陌生而又熟悉,有时又是游子们心中故乡的象征,唐朝著名诗人司空曙在《贼平后送人北归》里写道:“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在一些诗人的眼里,这亘古常在、巍峨挺拔、郁郁葱葱的青山,充满了永恒、力量与希望,明朝大文学家杨慎在《临江仙》里写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在一些诗人的眼里,青山还是可以归隐、栖息的精神家园,大诗人刘长卿在《送灵澈上人》里写道:“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青山的意象丰富多彩,让人神往。笔者精心选取了十首经典的青山诗词,让我们跟随着十位著名诗人的足迹,一起欣赏祖国的美好山川,领略诗人们独特的青山意象吧:

请关注我,行健不息,一位古典文化的爱好者、传播者,让我们携手在古典文化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一、《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934年的4月,伟人受到排挤,从江西瑞金来到会昌县巡察工作。一天清晨,伟人登上会昌山,他高瞻远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下这首昂扬豪迈、磅礴大气的《清平乐·会昌》:

不要说你来得早,东方将要拂晓。我们风华正茂,遍踏了青山,唯独这儿的风景最好。会昌城外高耸的山峰,连绵起伏一直延伸到东海。战士们指点眺望南面的广东,那边更是生机勃勃、一片青葱。

尽管当时的革命形势危机重重,身处逆境的伟人心情也有些苦闷,但是,他依然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他看到“东方欲晓”,他自信“踏遍青山人未老”,他乐观宣称“风景这边独好”,坚信革命的前途“更加郁郁葱葱”。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一名句充分显示出伟人乐观自信,昂扬豪迈的革命精神。词中的青山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饱含着伟人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二、《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的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乘船离开巴蜀赶赴江东。在经过安徽当涂的天门山时,李白看到滚滚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冲裂断开,碧绿的江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又向北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互对峙一叶孤帆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面对这雄奇壮观的景色,初出茅庐的李白用年轻人的豪情与激情,写下这首意境开阔、气魄豪迈的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天门山水图。

诗中的青山见证了李白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胸怀气度。

三、《江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罢相后,退居在南京钟山。他远离了朝堂的纷争,过起了平静安宁的退休生活。

一天傍晚,王安石漫步在长江之滨,欣赏着江边的秋色。江北岸的天色是半阴半晴的,低垂的乌云含着雨意,在天空徘徊。两岸的青山曲折缠绕,滚滚的长江流也跟着迂回婉转,好像是没有路了。忽然间,无数的白帆,正从远方山林的掩映处,隐约驶来。

这位睿智的老人眼前一亮,这一幕不正是自己不屈从阴暗,勇于抗争,积极变法的写照吗?他略一思索,这首充满哲理的诗在他脑海中形成。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是该诗的名句,诗中的青山蕴含哲理,给人启迪:只要执著向前、持之以恒,尽管风云变幻、前途遥远,总是有路可行的。

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游西山村》一诗里的名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

四、《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在襄阳的鹿门山隐居时,一位朋友邀请他去做客。孟浩然欣赏着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体会着恬静闲适的农家生活,心情愉悦地创作出这首诗,写出了他与农家朋友真挚深厚的情谊,也写出了孟浩然对这种自然纯朴生活的向往

作为诗人,孟浩然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才能描绘出如此清新幽静的山村风光

作为隐士,孟浩然喜欢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他乐于结交农家朋友,珍惜与他们的友谊,这一次还不够,他期待着重阳节到来时,还要再来观赏菊花。

诗中的青山见证了一位隐士宁静淡泊、真挚朴实的情怀。

五、《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意收复失地,淳熙二、三年(1175-1176年)间,将一心抗金北伐的辛弃疾安排出任江西提点刑狱,离开了北伐前线。

一天傍晚,辛弃疾经过江西造口,他登上郁孤台,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他感慨这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啊!他举头眺望长安方向,可惜只能看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挡住奔流不息的江水呢,浩浩江水终究会突破阻碍向东流去。他愁绪满怀,听到了深山里传来鹧鸪的声声悲鸣,仿佛在说:“行不得也,哥哥。”

家国沦亡的创痛、收复无望的悲愤和一筹莫展的愁闷,激发着辛弃疾的创作灵感,让他写下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了辛弃疾深沉的爱国情思。

词中的青山是遮蔽正义的敌人的化身,辛弃疾意识到当前局面并不乐观,尽管他满怀胜利的信心,但他更清楚收复故土的道路异常曲折艰辛。

六、《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开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洪江市)任县尉,他的朋友柴侍御(官名,侍御史的简称)在去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市)赴任之前,先到龙标去探望了王昌龄。在分别之际,王昌龄写下这首著名的送别诗。

“七绝圣手”王昌龄通过乐观开朗、清新婉转的语句,告诉柴侍御“送君不觉有离伤”,为什么呢?“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一千古名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既减轻了好友心中离别的愁绪,又表达出两人之间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

诗中的青山见证着王昌龄与柴侍御真挚不渝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

七、《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继位,是为宋高宗,史称南宋。1129年,赵构逃到杭州,改杭州为临安,意思是临时安居的地方。

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的积极攻击下,金军北退,时局有所稳定。赵构不思进取,开始大修楼堂馆所,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贵人与富商大贾们也相继经营宅第,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生活中。

林升是一位头脑清醒的诗人,他来到杭州,目睹了青山之外有青山,高楼外面还有无数的高楼,达官贵人们被暖洋洋的香风吹得如痴如醉。这一切使林升非常愤怒,他在宾馆的墙上题写了这首忧国忧民的题壁诗。

全诗以写实的风格、讽刺的语言,表达了林升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他发出了灵魂的拷问,西湖岸边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对这些只求苟且偏安的“游人们”,林升严厉怒斥,你们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曾经的首都汴州。

诗中的青山寓意着祖国的大好山河,充满了对当权者不思收复破碎山河的愤慨。

八、《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孤单漂泊在青山之外,独自行舟于绿水之间。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加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在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将东升,新年未至,江中的春意已展现。家书已经寄出,会由何处送达?希望那北归的大雁,送到洛阳城之边。

北固山是江苏镇江市的三山(另外两山为金山和焦山)名胜之一,北临长江,形势险固,故名北固,三国时期“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次”是指旅途中暂时停宿的意思,这里指停泊在北固山下。

在一个冬末春初的时节,著名诗人王湾由楚入吴,沿长江顺流东下,晚上,他乘坐的客船停泊北固山下。次日凌晨,王湾早早醒来,他看到日出东海,潮平岸阔,残夜归雁的景象,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遂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对仗工整,凝练雅致。当时的宰相、著名的文学家张说极其欣赏此联,他亲自书写了这一条幅,并悬挂于政事堂上,逢人就夸此联之妙,说这是可以让文人学士们学习的典范。

诗中的青山孕育着积极向上的希望,也包含着王湾深深的乡愁。

九、《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长江滚滚东流,昼夜不息,多少英雄豪杰就像这奔腾的浪花般消逝,是与非、成与败,转眼就烟消云散,成为一场空。只有那青山依然不老,夕阳依旧无限美好。

江上的渔樵两位白发老人,早已习惯了春秋季节的变化,老朋友见了面很高兴,二人畅饮一壶酒,笑谈古往今来的纷纷往事。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与解缙、徐渭一起,被誉为明代三才子之首。1524年,时任翰林院修撰的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触怒了明世宗朱厚熜(音:cōng,被杖责罢官,发配到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充军。

杨慎被军士们押解着,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了湖北的江陵,准备渡江南下。傍晚时分,杨慎看到一位渔夫和一位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二人谈笑风生。他突然心生感慨,就请军士拿出纸笔,写下了这首慷慨悲壮的《临江仙》。

这首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的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杨慎化身为白发渔樵,以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抒发了他高洁旷达的情操、淡泊洒脱的胸怀。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一千古句在渲染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词中的青山象征着永恒,是历史的见证,启发着人们对短暂人生的思索。

十、《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古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一位头戴斗笠的高僧沐浴着夕阳,正沿着青山独自向远方的古寺走去。

灵澈上人,是唐朝著名诗僧,上人是刘长卿对灵澈的敬称,他与灵澈有着深厚的友谊

一个傍晚,刘长卿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结束了与灵澈上人的会见,灵澈要返回竹林寺了。在送别的时候,刘长卿目送着灵澈远去的背影,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

刘长卿用精炼的语言、精致的构思、素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意境闲淡悠远的送别图,刻画了灵澈上人超凡脱俗的僧人风度,表达了刘长卿的依依不舍之情,抒发了他虽然政坛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

诗中的青山,不止是灵澈上人归宿的家园,更是他和刘长卿的精神乐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