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一:思乡怀人

图一:思乡怀人
代表作: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情感分析:诗人在中秋之夜,描绘了寂静的庭院景色,地白、树鸦、冷露、桂花,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今夜月明人尽望”,明月当空,人人都在赏月,而诗人却发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感慨,将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在团圆的节日里,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愈发强烈。
情感二:孤独寂寞

图二:孤独寂寞
代表作: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情感分析:在中秋佳节,诗人独自一人在花间饮酒,没有亲人朋友相伴,倍感孤独。于是举杯邀请明月,加上自己的影子,仿佛有了三个伙伴。但这种自我慰藉更凸显了他的孤独寂寞,在热闹的节日里,他的孤独感被放大,表达出一种内心深处的落寞。
情感三:感怀身世

图三:感怀身世
代表作: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情感分析:苏轼以一种感慨世事如梦的心境,在中秋之际,想到人生的起伏和秋凉的季节,感怀自己的身世。“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表达了他在人生中的孤独和不如意。“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则流露出在中秋这个特殊时刻的孤独凄凉,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使他的情感更加复杂。
情感四:思念亲友

图四:思念亲友
代表作: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情感分析:中秋本是团圆之时,而杜甫因战乱与弟弟分散,听到边地的秋雁声,更加思念亲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过对白露和明月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体现了他对弟弟们的担忧和牵挂,在动荡的时代,这种思念亲友之情愈发沉重。
情感五、欢喜团聚

图五:欢喜团聚
代表作: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既有对明月的赞美和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又有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感慨。但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在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里,虽然可能不能相聚,但仍希望亲人长久安康,能共同欣赏这明月,充满了对团圆的渴望和欢喜。
情感六、伤春悲秋

图六:伤春悲秋
代表作:晏殊《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情感分析:诗中通过“十轮霜影转庭梧”描绘了中秋月色下庭院中梧桐树的影子随着时间流转,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的伤感。“此夕羁人独向隅”,突出了诗人作为羁旅之人在中秋的孤独。“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将嫦娥和月宫中的清冷与自己的孤独伤感相呼应,表达了在秋天这个季节里的惆怅和悲哀。
情感七、感慨时光

图七:感慨时光
代表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情感分析:在中秋这样的节日,人们往往会感慨时光的流逝。这首诗中,诗人面对永恒的江月和不断流转的江水,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时光的无情。“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在中秋的氛围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时光的匆匆和生命的有限。
情感八、赞美月色

图八:赞美月色
代表作: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情感分析:诗人开篇就以宏大的气势赞美了中秋的明月从海上升起,照亮了天涯海角,让人感受到明月的壮美和神奇。“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进一步描绘了在明月下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月色的喜爱和陶醉。
情感九、寄托理想

图九:寄托理想
代表作: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情感分析:词中通过对中秋明月的描写,如“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引发了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接着“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而后“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则寄托了诗人的理想抱负,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俯瞰祖国山河。最后“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象征着去除阻碍,实现理想。
情感十、忧国忧民

代表作: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情感分析:杜甫在中秋之夜,看到满月如明镜般高悬,却因战乱漂泊在外,归心似箭。“转蓬行地远”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如同飘转的蓬草,远离家乡。“攀桂仰天高”则暗示了自己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整首诗在中秋的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