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批百科 手机版

聚焦“硬卡替” 科创板扛起科技自立自强时代担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9:24:00    

科创板是我国资本市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主阵地。推出近六年来,科创板公司有耐心、有信心、有决心:一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的投资额可以达到百亿元以上;一款创新药从开展临床试验到获批上市平均需7.2年;一种新材料的研制往往要经历数十道工艺、上百个工艺控制点管控。

在积极践行作为“硬卡替”企业初心使命的道路上,科创板公司让单点技术的突破与产业链自主可控生态的建设实现共振,带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创新药、先进制造等产业向高质量攀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链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一线攻关 全力以赴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

集成电路行业被视为国家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国家政策的坚定扶持、行业周期的向好复苏也为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等一批科创板代表性企业,长期致力于提升半导体本土制造水平、国产GPU服务器性能以及AI芯片计算能力等领域。

在“全链条式”追赶下,部分市场机构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自给率已从2018年的16%显著提高至2024年的约30%。

龙芯中科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破解“卡脖子”难题、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的一个缩影。公司不依赖国外技术授权,技术积累20余年,持续提升芯片研发、生产到软件生态三个环节的自主可控水平。近两年推出的龙芯3A6000处理器、3C6000/D 32核服务器芯片等拳头产品自测性能分别达到英特尔10代酷睿水平、英特尔至强6338处理器水平,证明了国内自主研发CPU的性能可以赶上并超过国际主流产品。

近期,受关税政策影响,美国半导体产品、设备在中国市场预计面临销售征税压力,将影响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4月11日,半导体协会发文定义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申报标准,市场预期将提高美国主要模拟芯片厂商的出口成本,降低其高毛利与价格优势。这一消息提升了国产模拟芯片厂商推进国产替代、提升内需市场份额的信心。事实上,经历长期的技术积累与迭代,科创板公司在半导体材料、设备、芯片设计等多个细分领域已展现出与国际巨头并肩、甚至于“弯道超车”的研发实力,具备全面实现国产替代的潜力。

中微公司、盛美上海、拓荆科技、华海清科等企业代表了刻蚀、清洗、薄膜沉积、化学机械研磨等半导体设备领域国内的最先进水平。中微公司的核心产品CCP刻蚀设备Primo D-RIE®以及下一代产品Primo AD-RIE®有近600个反应台在国际最先进的逻辑产线上实现量产,其中相当一部分机台应用于5纳米及更先进的生产线。深厚的技术积累为公司开发新产品、助力国产设备产业链延链补链打好基础。公司表示,过去通常需要三到五年开发一款新设备,现在只需两年或更短时间就能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设备,并顺利进入市场。2024年度,公司为先进存储器件和逻辑器件开发的六种LPCVD薄膜设备已经顺利进入市场,并始终以攻克“卡脖子”问题为己任,宣布进军量检测设备中最难的电子束量检测设备研发。

国内模拟芯片市场长期被美国大厂主导的格局,在汽车等高端模拟芯片领域国产化率仅为10%。受外部政策影响,科创板国产模拟芯片厂商有望在汽车电子等高壁垒领域加速国产替代。思瑞浦、纳芯微等公司在汽车领域的产品布局较为广泛,覆盖信号链、电源管理等丰富品类,已在细分技术领域崭露头角。例如,纳芯微在汽车隔离芯片具有业内领先的市场份额,产品性能超越国际竞品。

材料领域,天岳先进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换道超车,实现关键战略材料自主可控的代表。公司长期专注碳化硅衬底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相关产品最新市占率已跻身全球前三,在碳化硅衬底最前沿领域已全面稳固掌握晶体生长、缺陷控制、加工检测及部件自制等的全技术链条突破。近期,公司推出行业首发的全系列12英寸碳化硅衬底产品,引领全球碳化硅行业正式迈入“12英寸时代”。

争当隐形冠军 夯实制造业自主可控基础

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行业稳步发展,共同保障了制造业产业链安全与韧性,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优势地位。据统计,科创板已有超百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齐聚,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塑造“脊梁”。上述公司产品覆盖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等先进工艺装备,下游覆盖轨交、汽车、电力、航空、物流等国计民生重点领域。

与此同时,50余家新材料企业登陆科创板,组成现代工业的“细胞”,相关公司业务布局覆盖电子元器件材料、超导材料、硬质合金材料、碳纤维、动力电池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

在工业母机、轨交装备、激光加工等细分领域,科创板公司以全面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高端装备产业体系为目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国产高端数控机床领军企业科德数控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及地方课题项目70余项,解决了航空、航天等产业对高精尖加工设备的迫切需求,实现1300余台规模化应用,成功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达85%,国产化率达到95%。铁建重工与中铁十四局和铁四院共同打造的我国自主研制、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江海号”盾构机于4月9日在新“万里长江第一隧”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启盾构穿江作业,面对复杂地质与超高精度要求,展现了“大国重器”的技术实力。

另一方面,中复神鹰、华秦科技、佳驰科技等新材料公司攻克了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是制造业背后的“隐形冠军”。中复神鹰成熟掌握万吨级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制备技术,在国内首次构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生产体系,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2024年度新上市科创板公司佳驰科技则凭借在隐身材料的薄型化和轻量化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填补了市场空白,为国内隐身战机等装备提升隐蔽性、实用性提供关键支撑。

重视社会价值 推动科技从实验创新走向普惠大众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科创板支持的核心领域之一。科创板公司书写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时代答卷,致力于将实验室的创新突破转化为千万患者的临床获益。

自科创板开板以来,共有20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先后上市,另有百济神州、百利天恒、诺诚健华等3家上市时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采用红筹企业标准等登陆科创板。这一批创新药企业积极布局抗体药物、ADC(抗体偶联药物)、寡核苷酸药物等前沿技术,广泛聚焦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艾滋病、罕见病等重大疾病领域,不断提高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治疗重症肌无力的Ⅲ期临床试验数据近日被选为“最新突破性研究”,在2025年美国神经病学会年会(AAN)上进行重点口头报告,凭借出色的患者改善率,有望改写该疾病领域的全球治疗格局。百克生物近两年在带状疱疹预防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公司推出的国内首个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以单剂接种方案及1384元/剂的普惠定价策略,终结了进口疫苗的市场独占局面。康希诺首创的基于类病毒颗粒(VLP)技术的重组脊髓灰质炎疫苗VLP-Polio,获得盖茨基金会提供的总计超过170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用于支持公司的深入开发,有望为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贡献力量。

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在这一领域,联影医疗打破“GPS”三巨头(GE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的市场垄断,为国产医疗设备贴上行业首款、国产首款、世界首创标签。在公司积年累月的科研攻关下,公司研制的全身5.0T磁共振uMR Jupiter已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同时获得NMPA、FDA以及CE许可的全身人体临床超高场磁共振设备。与此同时,国产医疗影像设备从中低端向高端甚至超高端升级,更多优质高端医疗诊疗资源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服务于广大民众。(记者 张淑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