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郭闻
据央视新闻报道:4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旨在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系统阐释中方对中美经贸关系相关问题的政策立场,阐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损害,展示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和意志。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展示签署后的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 新华社 发
1
4月以来,美国滥施关税一事,引发世界经济和全球政治动荡。这一典型的损人不利己政策,遭致各国哗然一片,纷纷出台相应措施予以反击。
美国宣布要搞的这个“对等关税”,是先对所有国家先收10%的基础关税,而像中国、欧盟、加拿大等这些贸易大户还要额外加税,且这个幅度令人咂舌。比如,它先是宣布对中国加征34%关税,后来再度加码,至10日,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04%关税。
对此,各个被针对的国家十分生气,纷纷反制。
加拿大宣布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
欧盟国家准备结成统一战线,反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并且将对价值28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实施首轮定向反制措施,所涉及的商品包括卫生纸、牙线到钻石等;
中国随即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至84%,以反制美国的极限施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人迪雅里克警告“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并认为贸易战将对联合国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负面影响。
47国启动单边反制……
可以说,美国在全球,掀起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关税贸易战。
对于初涉国际政治、经济的同学们来说,可能对这起国际新闻事件引发的深远影响并不是很理解,那就让我们先从这起新闻中涉及的那些经济学专有名词说起,比如关税、贸易战、货币体系等,这些词,都会一再出现在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中,你们也一定了解它们的书面意思,再结合新闻事件本身,就能很好地理解美国滥施关税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项“损人不利己”的政策,理解全球各国为什么愤怒并反击,理解全球金融市场为什么会大震动,理解全球经济面临着怎样的不确定未来。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展示签署后的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
2
这次的国际事件,都围绕着“关税”这个词展开。
书面定义说,关税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通过海关,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收。这次的事件焦点在于美国对各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进行了超出常理的高额征税。
关税存在的历史很悠久,也很重要,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正常运转,政府工作人员要有工资,士兵要有军饷,各种工程要建设……开支从哪来呢?在古代,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税和商税,其中商税里关于进出口货物的税收就是关税。古希腊荷马时代便出现了较为完整的关税制,同时期我国周朝也开始出现关税雏形。
所以关税是每个主权国家财政独立自主的象征,并对本国经济、工业、人民生活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变形的关税就会伤害本国。
比如,我们为什么说历史上清朝政府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其中的“不平等”,除了割地赔款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关税协定。在那些条约里,各国列强都会单独要求签一份关税协定,要求中国的关税必须要经过该国的同意才能施行。大家可以想象,连属于内政的关税都没有自主权,中国的经济会怎样,百姓生活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茅盾写的短篇小说《春蚕》,反映的是1930年代江南蚕农生产出的蚕茧没人收购,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反而欠了债。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其实就是不平等条约下关税的不合理,导致列强借着工业优势,拼命倾销机械化生产的洋纱,不但给中国的小农经济带来冲击,也让民族资本破产。
这就是为什么,各国的关税都具有保护本国经济、市场的功能。当然,随着经济发展,各国互相间的关税都会因贸易的频繁、交往的深入、政治的妥协等多种原因,而互相间达成彼此能接受的合理状态,并通过关税进一步促进彼此间的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认为需要成立一个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用于解决复杂的国际经济问题,特别是制定国际贸易政策。于是,1947年,23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作为正式组织成立前的预备。各成员国间就关税进行商量和约束,最惠国待遇、反倾销等我们熟悉的名词开始出现。关贸总协定实施以后,即开始进行全球多边贸易谈判,经过40多年的关税减让谈判,缔约国关税大幅度削减,世界贸易增长十几倍。1995年,一个正式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终于成立,该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因此被称为“经济联合国”。2001年,中国加入WTO。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经济学原理》里谈到“国家间贸易”时说,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互利。而互利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对等的商品交换。
WTO的成立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则,最初的目的也是为了建立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互惠互利一起赚钱,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而如今,美国关税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WTO宗旨的背叛。4月8日,中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起诉美方最新加征关税措施。、

加拿大财政部8日宣布,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措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9日零时1分生效。 新华社 发
3
关税已成为一个国家越来越重要的财富来源。但是,正如关税可以保护本国经济也可以摧毁一国经济,它就容易成为国与国之间争斗的武器,成为贸易战的焦点。
同学们会问,那么早些年间,为什么美国没有拿关税说事,没有开打贸易战?
那是因为,二战后的世界各国都在忙着发展经济,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世界贸易圈正在成形中,互相间商品的大量流通让世界经济欣欣向荣,各国间尚没有打贸易战的基础和必要。而远离战火的美国一跃成为世界最强国,又曾通过美元霸权、取消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石油霸权等一系列操作,消除了贸易逆差给美国带来的隐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国都以购买美国国债作为保值的手段。
更因为,当时美国距离上一次提高关税带来的反面效果还不远,还记忆犹新,还很警惕。
学习世界史,一定会提到20世纪30年代源于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当时临危受命的美国总统胡佛,想通过扭转贸易逆差(是不是与现在的情况很像?)的方法来刺激消费、重振美国经济,于是在1930年签署了被后人视为“最愚蠢法案”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进口税提高至近60%,并大幅扩展征税商品范围,涵盖约2万种商品。
这一法案在出台前就被美国国内外强烈反对,超过1000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致信”,警告这一政策对全美乃至全球经济的危害。国际上,美国多个贸易伙伴,包括英国、加拿大、德国等,纷纷提出抗议。
高关税政策实为一把双刃剑,伤害别人的同时一定会伤害自己。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签署当天,美国所有种类粮食的价格都暴跌,国际上,美国很快遭到贸易伙伴的报复。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迅速大幅提高关税。
美国的关键出口产品汽车成为被报复的重点对象。法国将进口汽车关税从按价值计算改为按重量计算。意大利将美国进口汽车关税提高到167%……
因为贸易战,美国的进出口额都急剧下降,与出口有关的企业员工大规模失业。1933年,美国失业率飙升至25%的历史高点。《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以美国为中心,给全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1929年至1934年间,全球贸易暴跌66%,经济大萧条更从美国蔓延至全球。而签署法案的胡佛本人,也在担任了一届总统后,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黯然下台,两个法案的倡导者也被赶出国会。罗斯福上台后于1934年推出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跟27个国家谈低关税。
这次惨痛教训让美国深刻认识到高关税政策的巨大负面影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多数总统都会致力于降低贸易壁垒,推动互惠谈判。也因此,美国是关贸总协定23个缔约国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从1948年到1994年,全球贸易增长20倍,平均关税率从40%降到5%,全球经济迎来了繁荣;2024年,全球平均关税率仅7.8%。然而这一切,将有可能会打破。
3
也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前人的惨痛经验不再让人警醒,美国再次举起了高关税大棒,试图以此解决美债高筑、推动制造业回流、贸易逆差等问题。
美国的“对等关税”给世界带来了伤害,它破坏了全球贸易规则,逆转数十年的贸易自由化进程,造成WTO 争端解决机制瘫痪,世界银行预测,新关税将推高全球贸易成本 1.8 万亿美元。
同时,它也再一次显示出了双刃剑特质。
关税政策宣布的当天,美国三大股指应声而跌;普通民众则开始疯狂抢购商品,比如产自中国的家电,耶鲁大学全球供应链实验室测算显示,美国家庭年支出将增加5000美元以上,核心通胀率或从 2.6% 飙升至5%……
这就是为什么说,这样的关税政策就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
对此,中国评价说:事实证明,对华加征关税非但不能缩小美总体贸易逆差,反而导致美国进口成本上升,进一步扩大逆差。美方将关税作为实施极限施压、谋取私利的武器,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
未来,贸易保护主义也许会抬头,逆全球化风潮会加剧,全球经济发展会放缓。当一个大国在占有全球大量资源的时候,更应对全球负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